干细胞、免疫细胞发现及应用的重要发展历程

细胞治疗成为当今临床医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应用热点,与人类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。人们熟悉的传统西药、中药治疗,对某些疾病无效或效果甚微,细胞治疗却有很好的效果,且副作用很少或几乎没有副作用,为解决中风、心衰、卵巢早衰、老年痴呆、糖尿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,以及肿瘤在内的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。

现阶段,细胞治疗的主流细胞为干细胞和免疫细胞,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发展历程,在历史长河中,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

  • 1667年,Jean-Baptiste Denis 将小牛血注射给一个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,这是最早记载的细胞治疗方法。
  • 1963年,加拿大学者McCulloch等首次发现小鼠的骨髓细胞中存在可以重建整个造血系统的细胞,即造血干细胞。
  • 1971年,美国医生Thomas首次将同种异体骨髓移植作为治疗癌症的方法,并获得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  • 1976年,Friedenstein等人首次报道骨髓中存在可贴壁的、呈成纤维细胞状的、可分化成骨的基质细胞(后被命名为”间充质干细胞“)。
  • 1990年,Niehans报道了6500例患者接受了外周血干细胞治疗,至1997年移植例数达到4.7万例以上。
  • 1994年,Schmidt-Wolf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产生CIK细胞,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。
  • 1998年,美国Thomson等人首次成功建立了人胚胎干细胞系,并应用于移植。
  • 1999年美国《科学》杂志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,排在克隆技术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之前。
  • 2006年,山中伸弥教授将小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(iPSC),并与英国的约翰·戈登共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  • 2007年,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,这三位科学家在“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”而获得这一殊荣。
  • 2008年,iPSC研究分别被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杂志评为第一和第二位的重大科学进展。同年,全球首个成体干细胞产品上市。
  • 2011年,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树突状细胞(DC)的发现者——Ralph M. Steinman。
  • 2012年,全球首例患者埃米莉被CAR-T(免疫)疗法治愈,至今无复发。同年,美国报道首例人胚胎干细胞临床试验。
  • 2013年,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展免疫治疗试验,全球首例宫颈癌患者康复,身上的肿瘤完全消失且至今无复发。
  • 2020年,我国科技部副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已在武汉完成超过200例干细胞治疗,干细胞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良好。
  • 2021年,国内首个CAR-T细胞疗法获批上市,产品名称为靶向CD19自体嵌合抗原受体(CAR)T细胞疗法阿基仑赛注射液。

时间在向前,医学在发展,期待细胞治疗能早日普及,福佑众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