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

这个冬天,乐土这样帮生物医药企业“等到春天”

中国生物制药,前途光明,道路曲折。敢问路在何方?我们就“生物制药的中国道路”研讨会探讨的一些热点话题,推出系列报道。面对寒意渐浓的资本市场,生物医药企业要如何自救?英诺湖医药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夏明德,原三生国健药业总裁兼首席科学官朱祯平,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洞见。
相关阅读:
乐土论坛 | 中国生物制药,路在何方?
朱迅:中国生物药将迎来黄金十年,CDMO准备好了吗?
潘武宾:自建工厂或与CDMO合作?好船还需好帆
乐土高伟:成为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

 

自去年下半年起,医药板块大市震荡下行,许多生技企业市值或估值缩水、营收减少,出现生存危机。面对严峻挑战,生物医药企业和创始人该如何应对?在乐土日前举办的研讨会上,“困境下的生物医药:应对及机会发现”圆桌论坛各位嘉宾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。英诺湖医药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夏明德,原三生国健药业总裁兼首席科学官朱祯平一致认为,此次生物医药遇冷,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。而低谷是企业酝酿反弹势能的绝佳机会。

中国生物医药进入调整期

过去十年,是中国生物医药扬帆起航的十年。政策改革、人才回归、资本涌入,多方发力造就了生物医药的爆发式增长。从产品端看,2021年获批的国产创新药总数已经超过前五年总和。从资本市场上看,2016年到2020年,医药行业相关投融资数量(一级市场)从61起增长至335起,投资金额更是从105亿元增长至近808亿元。但是近两年开始走下坡路。2021年虽然融资件数增长至460起,但总融资额却降为774亿元。2022年到11月份,国内一级市场医疗项目投融资总金额及数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,融资额甚至腰斩到只有301亿元,回到2019年水平。

(2022年数据截止11月。数据收集:朱冬吉;做图:马炯)

“这次寒冬源自于之前市场过热,降温其实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,同时也是挤泡沫的过程。”对于市场由火热急转低迷,夏明德博士有着自己的理解。他认为,在新冠疫情持续、科创板上市收紧、港股上市药企估值倒挂、集采持续推进、海外新药审批严格等多重压力下,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优胜劣汰的大洗牌。

夏明德博士

朱祯平博士则表示,市场的波折并非是生物医药行业本身发展方向出了问题,而是每个行业都逃不过的发展周期。具体来看,生物医药创新具备长期成长+周期波动的特点。目前的市场环境倒逼着医药企业转型升级。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、较高临床价值和壁垒的药企,更有希望穿越周期而笑到最后。

朱祯平博士

开源节流,为关键项目“输血”

新药研发具有投资大、回报时间长的特点。而国内许多企业正面临现金流紧张的困境。夏明德博士表示,凛冬之下,“生存”是首要任务。庞杂的管线和庞大的生产基地,已不再为融资加分,生技企业的主业应该是前沿靶点和技术。初创公司资源有限,策略上更应“专而精”。从欧美的经验来看,成功的初创公司一般专注在研发端,并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。如今是时候考虑收缩布局、出售资产、回收现金流。

同时夏明德博士提醒道,存活的关键不是省钱而是优化,要把钱用在重要的地方和对的人身上。“省钱”只能苟延残喘更长的时间,“优化”才能在冬天里保持成长。

抱团取暖,共度寒冬

“除了在内部采取收缩策略,还应积极向外部寻求合作。”朱祯平博士表示,在自身管线调整空间不大,对外融资困难的情况下,初创企业可以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,主动寻找药企合并,通过业务重组与优势互补度过寒冬。不同企业各有优势,合作分工、资源整合,更能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运营效率。

“研发是生技企业的强项,但其在临床、商业化方面的能力却相对薄弱。”朱祯平博士认为,当热钱退场,生技企业更应该将精力聚焦于研发,再借助CDMO的技术平台和规模效应,把项目更经济、更快捷地推向市场。

在这个冬天,乐土可以为困难中的生技企业送上亟需的支持,提供领先的从DNA到IND、从IND到NDA/BLA的一站式CDMO服务。除了国际化、高品质、规模化、低成本的优势,乐土还可与生技企业组建JV,提供一定资金支持,合作开发产品。只要能度过这个冬天,春天就在不远的前方。